>

家长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家长频道/ 正文

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成绩不好,高中老师埋怨初中老师没把基础打好,初中老师就埋怨小学老师没把基础打好,那小学老师该埋怨谁呢?看来……只有家长了。
这并非笑话,古人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即已明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否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成绩是否优异,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家庭的影响,尤其离不开父母的教育。那么,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到底该传授一些什么知识,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良好的习惯决定美好的未来。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之初,我们能够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会逐步减少。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和笨孩子,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天才和笨蛋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犹如一张白纸,但是他们既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他们那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所以父母的作用就非常之大了。但父母这个老师同学校老师不同,不需进行知识的传授,只侧重于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习惯的培养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习惯,二是学习习惯。前者主要是父母的职责,后者主要是配合学校的教育。
在培养儿子的最初阶段,由于缺少经验,对孩子的培养走了一些弯路,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吃饭时,不爱惜粮食,写作业时,爱听音乐,不能专心致志,极易受外界干扰等等。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反思,发现原来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常常是三心二意,具有很多不良习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要让儿子做到的我们父母首先垂范。并且,尽量以生动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教益。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对孩子讲的话“言必信,行必果”,不说做不到的事情,不定不能实现的目标,一旦说了就一定要做到。当然,目标的制定也要注意符合实际。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且最艰巨的任务,也是老师和家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儿子在家的安排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条不紊,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总喜欢把“我们刘老师说……”这句话置于句首,什么“优点要做加法,缺点要做减法”等等,简直如背语录一般。此时,我们家长就要配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尽量不和学校的要求相左。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排除肤色、身高等因素,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接受同样的教育,学生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不同的习惯,甚至细微的习惯造成的。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于是,他成为了作家。
二、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首先,要求孩子必须要有上进心,当然,父母要有个表率作用。我是个中学教师,学校是住宿制,初二时又在分校,工作很辛苦,经常不在家。一回到家,孩子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你还有没有事呀?”这个“事”就是指的工作。孩子耳濡目染,他每天接收的信息就是父母勤奋地工作。每当我们在工作、学习上取得成绩时,都要庆祝、鼓励一番,好象是过节一般。并且时常向他灌输:父母的职责就是努力工作,你的职责就是努力学习,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耳濡目染,他又怎么会不努力学习呢? 
在积极营造这种和谐、上进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必须要以身作责,上梁正了,下梁还会歪吗?
在家里,除上进心之外,要学会经常用各种方式与孩子交流。灯光下,我们看书读报;运动上,我们奔跑跳跃;田野里,我们呼吸泥土的清香……在人格上,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的平等地位,从而更乐意与父母进行平等的交流。事情无论大小、好坏,孩子都愿意一股脑地告知父母,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适应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的需要。
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都应适时地进行肯定。在家里,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来张贴孩子的奖状,让孩子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且一家三口互相之间进行比赛,比如父母的工作业绩,孩子的成绩等等。在孩子的成长中,永远都有父母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彼此之间架起的是一座心心相印的桥梁。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成长。
中国的俗语说“从小看大”,外国的教育家说:“三岁决定一生。”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对孩子既要有爱,又要对他严格要求,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对孩子却是毁灭性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
武侯祠有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它谈的是国,又何尝不是人呢?愿天下的父母共勉!
 
     成都市沙湾路小学   五年级五班家长   杨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