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家长频道/ 正文

《爱弥儿》作者:卢梭





“教育的自然福音”
性善论:
由于上帝的恩赐,人类生而秉赋着自由、理性和良心,这便构成了善良的天性。不仅如此,性善是人人所同,并不因人的贵贱而异。人的罪恶是后天残害所致,并非天性之过。
主要思想
(一)“把儿童看做儿童”
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特点:
1.发育不成熟。儿童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处于尚待成熟的时期,儿童有不同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
2.纯洁善良,儿童的天性出自造物主只收,包含有自爱、良心和感觉、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
3.儿童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儿童的自由意志没有收到外在的限制,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而实现自由。
要把“把儿童看做儿童”我们要做到:1.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发展。
2.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能。
3.不能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名段选读:要使孩子们保持他们的天真,只有一个良好的办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围的人都要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天真。
我时时刻刻要尽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赋予我的感官感到舒适,因为我深深相信,它的快乐和我的快乐愈相结合,我的快乐便愈真实。
(二)自然教育理论
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是指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
理论依据:性善论
1.自然教育的必要性
卢梭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他认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乎三种,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反之,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怎样才能使这三种教育不互相冲突趋于一致呢?卢梭进一步要求: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配合自然的教育,并以自然地教育为中心,三种教育圆满地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2.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
什么是自然人?
自然人是在社会状态中的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的人。
卢梭为什么要选择出身名门的爱弥儿作为自己假想的学生呢?因为卢梭认为贫苦劳动人民的子女在淳朴的劳动生活中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反而是那些达官贵人的家庭中的儿童,他们是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的,他们接受了许多谬误和偏见,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他们的天性获得自然发展
名段选读
教育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教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教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
3.自然教育的年龄分期与教育任务
(1)婴儿期
     主要任务:促进婴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2)儿童期
     主要任务:主要进行感觉教育(触觉视觉 听觉),其次仍然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
(3)少年期
     主要任务: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4)青年期
     主要任务:进行德育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习惯,核心是博爱。
名段选读: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专家点评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的集中。
卢梭对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有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其次,卢梭认为教师应当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天性,像园丁一样精心护理儿童。强调教育应当尊重儿童自身的自然和天性,反对揠苗助长。卢梭的“发现儿童”和“否定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具有奠基的意义。
同时,卢梭影响了后世的儿童教育思想家,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说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进行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无益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主张儿童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主动学习,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要给儿童充分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她们能以自己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去看、去想、去感受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