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学生活动/ 正文

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先使教师心理健康





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先使教师心理健康-一幅漫画事件的启示

 

 

一天,老师很高兴,他准备提前到教室与学生小聚。可他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幅漫画,画的正是他自己,而且把他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他不由得转喜为怒,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凭直觉,他知道这是昨天受批评的一个学生的杰作。老师心想,这学生真不象话,竟然还搞恶作剧,这次必须狠狠地教训他一顿。(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老师一般会做的方法)但老师转念一想,惩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呀。于是,老师决定试用“软方法”处理。他平静了一会儿,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对大家说:“你们别说,还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要把这留做纪念,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下课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几天后,那位“肇事”的学生主动向教师承认了错误。

   刘老师的境遇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

   首先,教师的心理行为也会受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教师能够控制学生的心理行为,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常常会受学生的控制与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恶作剧、师生冲突等偶发事件,经常会把教师推向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使教师处于难以自抑的消极情绪之中。而且教师的工作也具有不可选择性,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学生打交道。这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心理焦虑、矛盾和冲突。学生的心理又具有情绪化、幼稚等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经常与心理不成熟的学生交往,其心理也可能会表现出不成熟。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注意随时调节,拥有健康的心理,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矛盾,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教师的不良心态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不当方法,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在处理师生矛盾时,教师拥有奖惩权,那么如果教师对权利运用不当,就可能成为师生冲突 、阻碍师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诱因。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处理问题。上例中,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刘老师可以批评、训斥漫画的作者,以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甚至可以让学生站到教室外面,以显示教师的权威;也可以在课后把学生留下来,进行处罚;还可以请学生家长,让家长处理。然而,刘老师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使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反,面对学生反抗,如果教师缺乏自控能力,滥用权利,忽视学生的基本权利训斥、挖苦、羞辱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就必然激化师生矛盾,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里,教师的心理素质及耐挫能力、心理健康知识和处理矛盾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让教师心理健康呢?以下有几个观点,我也是从资料上翻看而来,我觉得有借鉴意义。供老师们和领导们参考。

(一)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说过:“刚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觉得自己肩负着历史的重托,面对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学生,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业啊!然而客观事实却相反:学生们顽皮、撒谎、懒惰、以强欺弱,有的学生还对我产生敌意。我觉得学校充满了敌对,教师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我恐惧每一天,恐惧每一节课。这日子真难熬啊!”很显然,这位教师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由于社会文化等原因,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家庭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于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鼓励教师的“牺牲”精神,而忽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有其积极的社会价值。但是,从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却极有可能使教师的生活失去平衡。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同样渴望救助,渴望支持,渴望得到心理咨询。为此,学校应当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帮助教师主动改变工作环境,协调人际关系。二要培养教师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练习书法,发展特长等。三要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开展谈心交流活动,拓展教师的生活空间,关注教师的人生幸福。四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改善师生关系,让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五要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例如,调节情绪状态、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不适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二)教师自己要有心理保健意识,牢记要善待自己要帮助自己。其实,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能起作用。人的 心理问题大多与自我观念有关。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贬低自己;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或违心行事。对别人不要苛求,更不要企图控制别人。分析起来,教师的情绪波动,大部分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关。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本质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允许其犯错误,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了解学生在认知上是有差异的,就会对学生持宽容的态度,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每个学生进步。

有人总结出两条适合我们教师的生存公式,供大家参考: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不断创新)+锻炼身心,适当休息(勿身体透支,有长远规划,对事既不急功近利,也不倦怠拖拉)+净化心理环境(少讲废话,不纠缠施肥,立足眼前,少幻想,不无谓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