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视窗/学生活动/ 正文

给即将中考的2008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给即将中考的2008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目前,你的孩子正处于紧张的备考前夕,三年辛苦的努力马上就要有个结果了,你的心情一定很紧张。中考,不仅是孩子心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牵动着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心,你们辛苦了!孩子是你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你们为她(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爱,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他)的身上,希望她(他)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中考,进入最好的学校深造,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作为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我有过和你们同样的经历,我非常理解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衷心祝愿你们的孩子中考顺利、如愿以偿!

可怜天下父母心,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你们深知中考对于孩子的将来是多么重要,因此,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最好的高中学习,将来能够顺利通过高考,你们为孩子担心,为孩子紧张,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很多事业有成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越自己,这样父母的脸上才有光彩。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重复,孩子也没有义务一定要超越父母,我们没有必要给孩子施加这样的压力,这对她(他)们是不公平的。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经历过昨天的种种,我们应该能够深深体会到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关心孩子的学习固然是我们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生活(包括目前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放松心情,正确面对中考,尽量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走进考场。无论结果怎样,只要孩子相对而言努力了就行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必过分为此焦虑。现阶段我认为家长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仅供参考)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中考学生的家长们大部分已步入中年,不少家长面临工作、再就业、经营活动繁忙等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家长可能还有婚姻和家庭上出现问题。面临种种困境的家长此时应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回避这些问题,杜绝家庭内的争吵,杜绝家庭矛盾,减少各类干扰,减轻来自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还要注意避免在考前搬家、装修、更换家具、电器;减少在家中的接待外人、朋友聚会、娱乐活动等,特别是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

二、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家长此时要针对孩子的饮食习惯,为她(他)们安排合理可口的膳食,早餐一定要吃好,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蔬菜、水果等营养成分,考前应多做清淡的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同时,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每天抽出一小时做做运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听听音乐,看看闲书等,这样有利于孩子放松心情,要注意孩子身体健康,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到医院诊。

三、切忌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喜欢把你至少要考多少多少分你一定要考上什么什么学校“某亲戚朋友家的某某都考上了某学校,你要是没考上看你有什么脸!”之类的话常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自卑、焦虑、紧张,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目前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就行了!考前给孩子提的要求要客观求实。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临近考试觉得许多知识不会了,平时很熟悉的字词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我的孩子当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主要是紧张造成的,所以放松是关键,放松才有利于孩子尽量的发挥出其现有的水平。

    四、切忌制造紧张空气。

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诸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就行了。

 五、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在备考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的办法是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六、切忌唠叨。

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担心这,担心那,对孩子缺乏信任,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把中考的事总挂在嘴上。其实,孩子最讨厌家长们不打句号的唠叨,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考前,家长一方面要保持和学校有良好的沟通,听听班主任的建议,另外,别忘了和自己的孩子多沟通,听听孩子的需求,配合孩子进入最佳临考状态。

 最后,预祝你们的孩子中考取得好成绩!

                      金牛实验中学心理辅导室  李老师

                          2008年5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