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学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行政学习讲坛/ 正文

瑞安市第十中学选修课程体系





主题:瑞安市第十中学选修课程体系
主讲人:李  娜
时间:2015年1月9日
主要内容:
瑞安市第十中学选修课程体系
 自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在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瑞安十中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一、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1、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2、构建课程体系。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职业学校以及社区资源,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有特色、综合性的瑞安十中课程体系。
(二)选修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1、形成具有十中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体系,包括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编制、选课、运行)和课程运行评估机制,力求操作简便易行。
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结合学校与本地区实际,调整优化课程。首先,优化科学、规范的基础性国家或地方课程,以必修课程为主,将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同时,开设自主与合作并存的选修课程,结合自身力量以及职业中专、家长学校等其他资源,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课程建设紧扣学校“善” 文化核心,制定具有瑞安十中特色的“善”文化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以“善”为中心三大课程体系。
通过“三大体系”课程的实施,彰显学校特色,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为核心,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自信、有活力的“四有”学生。培训教师,把握“善文化”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丰富内涵,开展丰富多姿的课程实践活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能力,实现专业的成长。将“善文化”课程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营造和谐互爱的文化氛围,打造“善文化”校园,凸显学校特色,发挥学校辐射作用,传递“向善”的文化因子。
2、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考核评估体系。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发挥激励、发展功能。
(1)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建立和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修习选修课程。
(2)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学生修习必修课程满96学分,修习选修课程满48学分(其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即可毕业。
(3)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重在过程,重在导向。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程序,提高信息化程度,力求简洁、可操作。
(4)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改进。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和难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轻负高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选修课程的基本架构
(一)课程建设思路
在课程建设中,我校主张学生要善于主动学习,获取有丰富的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修治善心;在求知、服务于现实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彰显美德,常施善行,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人。在“善”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课程建设分为三大体系:
1、“善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善学”能力的基础性必修课程、指定选修模块(IA)课程、自主选修模块(IB)课程、理科竞赛课程。
“善学”之“善”,取“善”的动词含义,即善于学习,擅长学习。必修课程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每个高中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必须学会的课程。在必修课程和IA、IB选修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达到“善学”的目的。通过竞赛辅导课程延伸和发展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善学”课程的实施中,努力提升学生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通过“善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最终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2、“善心”课程体系---修治“善心”的校本课程群。
“善”本身有“修治”之意;“心”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善心”形容善良的心态,助人为乐,关怀他人。善心课程体系,即通过必修课程的校本化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修治学生的内心修养,培养内心纯洁,真诚感恩,关爱他人,具有高尚情操,内心世界坦诚无私的十中学生,引领着一届一届的十中学子走向道德的高地。在养成学生德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满活力,直面人生。“善心”课程以学科知识拓展类课程、学校文化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为主。
3、“善行”课程体系---常施“善行”的校本课程群。
在“善行”课程中,通过我校特色的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业余党校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技能类和综合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设,组织、鼓励学生常施“善行”,弘扬大爱的扬善能量,通过一个个善举和言语来激发、弘扬善的氛围,展现瑞安十中学生“善与美”的风采。“善行”课程以活动类、职业技能类、综合实践类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
三大课程体系紧扣“善文化”这一核心,分别有所侧重,但又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旨在让“善”充盈着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培养一代代擅长学习、擅长做事,心地善良、品质醇厚,无私奉献、从善如流的十中人。
(二)课程结构
根据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和省二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评估标准的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重组,构建如图所示的“善”课程体系结构。

 
 
三、选修课程开发途径
选修课程的建设采取引用、改编、创编和引入等等模式。
1、拓展课程资源来源类型:
校内 教师团体 国家课程校本化
自主开发新课程
学生团体 学生社团
学生个人
学校硬软件 环境、馆室、陈设、传播、制度、规范、传统
校外 实践基地 荣祥村、部队、职业学校
地方资源 科研单位、培训机构、行政部门
校友资源 校友讲师团
高校 温州大学
   
 
 
 
 
 
 
 
 
 
2、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
 (1)鼓励学生选修校外各类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
  学校建立校外选修课程选课制度与学分认定办法,建立鼓励学生选修其他普通高中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大专院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课程制度。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考试,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学校参照选修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审核根据发证单位的资质、学习记录和证书给予学分认定。
(2)引进本地校外资源开设职业技能课程
引入瑞安职业中专等三所学校的职业类课程共10门,与施强国际与新通教育合作开发外语特色培训课程和海外游学课程。
  (3)依托高校和校友资源办好十中讲坛
学校采用与温州大学等高校合作,与本地的科研单位、文卫部门和政府机关建立关系,成立校友讲师团等等模式,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老师到校,开设十中讲坛,为学生推出“我在十中听讲座”课程,为学生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科学、人文素养。
四、选修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善学课程
“善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模块专题设置,根据学生实际,教师通过“选编”、“改编”或“创编”等方式,以国家性基础课程为基础,开发有针对性,符合我校学生具体实际的校本课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实现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为升学做好准备。针对高中生学科竞赛的个性化需求开展竞赛课程,竞赛课程由专门负责竞赛的教师按照竞赛相关要求开发课程。
(二)善心课程
“善心”课程的开发以教学组为单位,文科组,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教学组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理科组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为主,进行试验课程的开发;行政组,由校长室牵头,开发以学校“善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课程,德育组,包括德育处、心理组、政治组进行学生生理、心理、德育课程的开发,四大课程群合力形成“善心”课程,四大教学组的课程开发均以修治“善心”为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个人、教师小组和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方式编制全新的校本课程。
“善心”课程分为文科人文课程群、理科生活课程群、校园环境文化课程和人生规划课程四大类,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类别划分,“善心”课程主要以知识拓展类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教师通过拓展相应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修养学生身心,塑造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十中学子。(附部分课程名称)
1. 文科人文课程群
课程名称 开发组别 备   注
国学基础 语文组  
唐诗宋词  
诗歌鉴赏  
国学艺术之古玉文化  
追根源解汉字  
英语游历类小说赏析 英语组  
英语报刊选读  
英美文化博览  
永嘉学派与瑞安人 政治组 浙江省精品及推广课程
法律与生活—民法案例分析  
中国文史常识介绍 历史组  
山水瑞安,话旅游 地理组 温州市精品课程
瑞安印象  
2. 理科生活课程群
课程题目 开发组别 备  注
我国的科技成就 物理组  
物理与军事武器 温州市精品课程
科技与奥运  
汽车中的物理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化学组  
化学发展趣史赏析  
化学与生活  
生态与环境 生物组  
生命与发展  
妙趣横生的数学世界   数学组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实际应用与提高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3. 学校文化课程群
瑞安十中以“善”为理念布局校园,作为十中学子,了解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爱校情怀和责任感,为学校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文化课程群主要由学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课程、学校精神文化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学校文化课程是“善心”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学校通过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优良传统的传承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修治学生的善心,培养学生的品德。
4. 人生规划课程群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长期、心理发育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生理变化、心理紧张、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对未来没有规划等等这些问题指引着我校开发人生规划类课程。通过生理、心理、学业和职业的规划等课程群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尊敬他人,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规范行为、修治善心,为学生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打好坚实的基础。
 
课程名称 负责教师 备注
我是女生 杨秀珠 已由瑞安市团市委、计生局、教育局联合向全市推广。
我是男生  
高中生心理成长工作坊 许森  
瑞安十中团体心理辅导 邱云云  
高中学业生涯规划 黄小琳  
高中生职业规划 林淑华  
成长修身 林南京  
中学生日常礼仪 范萍  
  (三)善行课程
“善行”课程的开发由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及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类课程开发组的老师负责,以综合实践、职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其中综合实践类主要由业余党校活动课程,志愿者活动课程,社团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四大板块构成,党支部和团委的有关教师对课程进行拓展,开发,整合并组织带领学生常施善行,传播善文化,传递善的正能量。
“善行”课程由职业技能课程群、兴趣特长课程群、社团活动课程群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群构成,每个课程最少9学时,以1学时40分钟计(9个教案),0.5学分;一般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活动可折算课时),可以开发系列课程(如初级、中级、高级)跨学年连续使用。
1.职业技能课程群
职业技能课程群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帮助他人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开设职业技能课程6-12门,占选修课程比例达到10%以上,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
课程名称 负责教师 备 注
办公软件应用 职业中专  
因特网操作员 职业中专  
图像制作员(Photoshop) 职业中专  
微机系统维修员 职业中专  
网页制作员(FrontPage、Flash) 职业中专  
绘图员(AutoCAD) 职业中专  
电子技术基础 职业中专  
会计技术基础 职业中专  
算法与程序设计 钟成川  
与scratch一起互动 钟成川  
电子控制技术 鲁友盛  
瑞安十中园艺概要 生物组  
学做的发酵食品 蔡爱美  
常见信鸽的饲养与竞翔 黄德平  
手绘POP(海报设计) 蔡雨  
摄影及后期处理技术 黄国栋 温州市精品课程
十字绣,十中秀 林希珠  
2. 兴趣特长课程群
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营造充满人文关爱与和谐气氛的校园是我校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学校在先期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发了兴趣特长类课程,并与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相结合,构成兴趣特长课程群。学生利用其所擅长的项目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我,服务他人。
(1)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 负责教师 备 注
十中好声音    叶丽霞 温州市精品课程
现代流行合唱 叶丽霞  
高中音乐选修钢琴课 蔡小萍  
英语课本剧改编及表演 段湘萍  
素描     蔡雨  
人物漫画    蔡雨  
花球舞蹈啦啦操   朱婵娟  
易语言 朱瑞军  
乒乓球 孙大鹏  
交际与口才    金晓伟  
妙语对联  张纲  
声入人心——诗歌朗诵入门 胡海霞  
舒心瑜伽  胡旭  
健身太极拳    谢公理  
围棋初级教程  蔡其华、张元豪  
围棋中级教程  金飞、吴光强  
毛笔行书入门  蔡其华  
(2)体育节活动
(3)艺术节活动
3. 综合实践课程群
(1)业余党校课程
(2)志愿者活动课程
(3)研究性学习课程
(4)学生展示课程
4. 社团活动课程群
高一每位学生选择一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周五下午第四节举行活动,并开展星级社团评比,如文学社、话剧社、摄影社、集邮社、专项体育运动队、舞蹈队、合唱团等。文学社、辩论社、舞蹈社等被评为五星级社团。
学校希望通过构建多层面、多方位的学生社团,推进校园社团活动课程化,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能力培养和展示的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十中校园里找到自己的舞台,创造自己的快乐!
 五、选修课程开发程序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有:定题、申报、审定、开题等程序。
1、定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根植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题资源中。
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
2、申报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申报表》(《课程纲要》的简化版),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设计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3、审定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主体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而不只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来诱导主体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的灌输;具有特色性和针对性,来促使主体个性发展,而不是书本知识的“抄袭”;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来实现人格、认知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零散知识的拼凑。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实施后进行小结再修订。
4、开题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附:校本选修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教学材料 选编() 改编() 创编()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类(  ) 职业技能类(  ) 兴趣特长类(  ) 社会实践类(  )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备注  
六、选修课程实施与评价
1、选修课程进入实施,打乱原有的行政班,进行走班或跨段教学,因此要建立选修课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对选课走班管理。
(1)确定授课老师、统一时间、固定教学地点、固定学生位置。
(2)由教务处向每位老师提供选修课程评价记录单。提供学生姓名、来源班级、同时供学生学习过程情况记录、考核之用。
(3)每个教学班确定临时班长和小组长,加强自我管理和出勤登记。
(4)加强考勤管理,在选修课程考核办法和学分认定时提高考勤在考核中的比例分数。
(5)教务处加强过程管理,加大选修课的巡视制度,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及时了解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完善选修课程的管理制度。
2、选修课程的评价
选修课程采用发表式评价和分享式评价相结合
发表式评价,通过瑞安十中校报、网络、研究性学习评比等媒介展示学生的课程作品。
分享式评价,通过小组交流、主题班会活动、社博会等活动分享课程的过程与成果。
社会实践类课程采用积分式评价
积分式评价,学生每参加一次学习或每去一个点,得到相应的成长分数,由组织教师记录,学期课程结束依照课程的不同予以一到两个学分的认定;“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每次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由心理辅导师给予一个学分;业余党校课程是高一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一项课程可以积5分。学期结束累计积分,学校以及班级再进行汇总,输入学生学籍档案。
3、学分认定
新课程实施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
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行政人员、教务处负责人、多学科教研组长及部分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