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资料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结合”教育体系的“三结合”指什么?
答: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
2、如何营造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答:主要新闻媒体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宣传报道,每年推出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典型;主要新闻媒体在寒暑假、“六一”儿童节等时间积极刊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重要公共场所设有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益广告。
3、中小学校日常德育主要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答:中小学校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将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开展有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校会、班会、团队组织活动制度化;定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风学风;开展法制、网络道德、毒品预防、环境、节能、反对迷信邪教等教育。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包括哪些?
答:包括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
5、《测评体系》对中小学校师德建设有哪些要求?
答:要求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适时组织培训,开展主题教育;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无造成不良影响的失德现象发生;重视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家长对师德的满意率≥90%。
6、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建设?
答:要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普通中学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有1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形成了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小学校按规定配备少先队辅导员;选派优秀公安干警或其他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保证每学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课;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7、城乡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要求?
答:要求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8、校园文化建设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校园内有富有教育意义的挂图、画像、景观、设施等,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校园内有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或少先队鼓号队、队室等文化阵地;举办歌咏、书画、读书演讲、科技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城市中小学校利用多种手段,每月看一场电影或文艺演出;学校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师生、同学、家校关系和谐友善。
9、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指哪些?
答:指公共广场、公共绿地、公园、风景游览区、飞机场、公共电汽车(含长途客运汽车站)首末站、地铁车站、公路铁路沿线、河湖水面、停车场、集贸市场、展览场馆、文化娱乐场馆、体育场馆等。
10、社区(村镇)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在城市的旧区改建或新区开发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老城区积极新建、改建、扩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不具备场所建设条件的能实现社区活动场所资源共享,明确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段;推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校向未成年人开放,为农村少年儿童提供活动场所;活动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保证未成年人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开展活动;中小学校的文体设施、活动场地等,在节假日和放学后面向社区开放,免费供未成年人使用。